中法航空大学
杭州
高校
0
招聘职位
0
招聘公告
基本介绍

2018年1月9日,在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的共同见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合作备忘录,两校将在浙江省杭州市联合举办一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法航空大学。

中法航空大学将按照“高水平、新机制、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努力打造一所拥有现代大学制度、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校园紧邻世界文化遗产良渚文化遗址的核心区域,山清水秀,生态宜人。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预计2023年建成交付,将为师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科技创新条件。

在筹建期间,中法航空大学在杭州市“西溪八方城”过渡校园,以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余杭)为平台,开展机制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实验平台建设、校园建设以及行政管理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各项筹建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清华大学等八所高校的航空院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1959年入选全国首批16所重点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等国家重点工程和计划的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发展至今日,北航已经成为一所位居国内双一流高校前列、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北航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在最近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北航获得14个A类学科(即国家一流学科),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为A+学科(顶尖学科)。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北航的航空航天工程位列世界第一。经过70年的发展,北航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教育学、艺术学和交叉学科11个学科门类(含军事学和农学我国共有14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航空航天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医学工学交叉结合,理工文管医全面发展的学科布局。

北航汇聚了以26位两院院士、31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7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6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位青年长江学者、64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杰出人才,涌现出众多国家一等奖获得者、领域专家和型号总师,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建成了一支2368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北航现有全日制学生36664人,其中本科生16353人,硕士研究生14382人,博士研究生5929人,外国留学生1300人。北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学术精英、兴业人才和治国栋梁,为国家主流行业和骨干单位输送了20多万优秀毕业生。

北航坚持把服务国家需求与探索国际学术前沿相结合,聚焦前沿科学和尖端技术研究。近年来,北航共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励70余项,其中1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连续获国家最高等级科技奖的纪录;教师人均科研经费一直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可以说,北航的尖端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居于国内高校前列。

北航大力实施“UPS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全球200余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法国国立民航大学

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简称ENAC,于1949年8月创建于巴黎,总部现位于欧洲航空航天工业重镇图卢兹。ENAC是欧洲航空航天大学联盟(PEGASUS)、法国航空航天大学集团(GEA)和法国AeroTech工程师学校联盟成员。

ENAC是欧洲首屈一指的航空类专门院校,是民用航空领域世界顶尖大学,在航空、民航领域拥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与传统大学提供的航空教育不同,该校作为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提供航空、民航领域的精英教育。学校现有910名全职教职工和一千余名兼职教师,3000余名全日制/非全日制学生,设立30余个专业方向。此外,该校还开设650余个培训项目,年培训约3500名学员。

ENAC国际合作十分活跃,目前该校四分之一的学生为国际学生,来自世界50余个国家。参与众多国际合作项目,合作者包括国际民航组织(ICAO)、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法国民航总局(DGAC)等航空业主要国际组织和空客集团(Airbus)、泰雷兹(THALES)、赛峰(SAFRAN)、爱集思(Egis)和罗克韦尔柯林斯(Rockwell Collins)、苏伊士环能(ENGIE)等大型国际航空企业。

展开更多
热门职位
更多职位

暂无数据

最新公告
全部公告

暂无数据

同省单位推荐
更多
浙江中医药大学
290职位
宁波工程学院
86职位
之江实验室
81职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18职位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184职位